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
江西师范大学
2023年3月
一、总体概况
1.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本学位授权点现拥有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2个目录外增设二级学科硕士点。另外,本学位点还拥有江西省区域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软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等3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商标品牌研究院、智慧经济与人才工程研究中心等校级非实体科研机构。
本学位点依托我校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思政教育功底,将红色资源和思政课程转化为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和学生成长基因,构建了“一核五优三环”专业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依托“双创”教育深厚底蕴、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等优势,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新时代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依托科研-教学-学习“师生共同体”传授和创新知识;依托国家科技园“校企联合体”丰富教学内容,培养了大批高质量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生。
近两年来,本学位授权点锚定学科前沿和江西乡村振兴,产出了一批较高质量学术成果。主持(或完成)完成课题10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厅局级课题1项、横向项目3项,纵向项目经费总计171万元,承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管理咨询项目3项,横向项目经费总计39.1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A类论文8篇、B类论文11篇(其中3篇智库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C类论文3篇;出版专著5部。2021年和2022年本学科及研究生教育综合排名均列全国第80位,师范类院校排名第6位,江西省第2位。
2.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2021年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25人,2021年招生人数21人。在读研究生有一定的规模,2021年在读研究生82人,2022年在读研究生86人。近2年硕士学位授予总人数共39人。
硕士毕业生培养质量较高,总体就业率高,职业胜任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用人单位反馈评价好。
3.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
本学位授权点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合理, 学术思想端正、团结协作的导师团队,能持续不断地开展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有硕士生导师50人,其中教授21人;具有高级职称(正高、副高)比例60.5%,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53.5%;有87.2%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5 岁以下教师占比46.5%。每个学科方向由1名博士生导师担任学科带头人,4-5名学术骨干。学位点拥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国务院津贴1人、省政府津贴1人、二级教授2人、省级金牌教师(教学名师)1人、校十佳教师2人、申报人才培养工程2人、新增继续教育2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1人,进博士后流动站1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配备了专职辅导员1名、建立了研究生学生党支部、完善了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育人职责。
2.立项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是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思政工作体系。深入贯彻落实《江西师范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细则(试行)》,构建了学院党委统抓、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辅导员具体负责的“三位一体”研究生思政工作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是充分发挥导师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形成了导师全程参与学生成长的机制。导师不但需要对学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指导把关,还需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情况进行管理,全程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
三是充分发挥了师生互选的双向主体作用。修订完善师生互选实施细则,提高“导”“学”双向积极性,合理配置师生资源,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3.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本学科配备专职研究生秘书1人,负责研究生日常教学事务、论文答辩等教学工作。配备专职研究生辅导员1人,负责研究生政治理论学习、研究生日常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是建立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在研究生会基础上成立了研究生权益管理小组,负责及时了解并反馈研究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权益诉求。建立了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研究生奖学金申诉制度,合法保障研究生权益。
三是及时跟踪调查在校研究生满意度情况。定期开展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调查围绕教学质量、学习生活条件等方面展开,将调查结果作为更好服务研究生的重要依据。最近一期调查结果显示,在校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为优,但希望进一步改善住宿条件。
三、学位点建设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本学科按照积极推进、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务实求效的原则建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体系,构建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以及面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实习教学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等等。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中心,能够为硕士研究生开出高水平的系列课程及专题讲座,构建较为完善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模块化课程及以教材大纲为指导的内容体系。现有的硕士生培养专业核心课程符合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且体现《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精神。
具体而言,本学位点强化研究生课程建设,依据《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2020年版)和学校《2021年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一级硕士学位点情况,修订了研究生培养方案,在新的培养方案内开设了研究生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补修课程等几十余门课程,涵盖了《指南》内要求的所有核心课程。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听课、查课的教学检查制度,以及校级、院级督导听课制度,对学院所有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听课全覆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22年学院教师积极参与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申报,立项1项。
2.导师选拔培训
研究生导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为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使研究生导师更好地履行导师工作职责,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学院会不定期对导师进行各类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工作的有关规定及指导教师职责等。通过培训,使导师熟悉研究生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培养环节与培养规律,进一步增强师德意识,提高学术道德素质,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同时通过培训总结、交流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探索和改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法、措施、途径。
3.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所在学院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将《行为准则》全面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日常培训内容。且学院党委统筹管理师德师风培育工作,强化教师和党员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等,每年组织相关内容不少于5次。营造了学习师德典型的氛围,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人民教育家”、“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积极推进“三培两建”建设,将师德高尚、作风优良的教师和党员教师发展培养成党员、“学院好故事”典型和层党组织负责人。建立了“师德师风档案”,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个人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职务聘任等的依据。设立了师德师风监督平台,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四、学位点建设情况
1.人才培养情况
一是以“红色传承”立德树人。依托我校红色文化资源和本专业独有的国家一流课程等优势,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和学生成长基因,构建了“一核五优三环”专业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二是以“专创融合”培养时代新人。依托“双创”教育深厚底蕴、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等优势,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面,形成了“一主线二平台三融合全覆盖”的新时代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以“协同育人”提升培养质量。依托师范底色塑造商筹特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依托科研-教学-学习“师生共同体”传授和创新知识,依托国家科技园“校企联合体”丰富教学内容。
四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有效践行了“新商科”建设理念,立德树人根本和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功能得到落实,树立“以学为中心”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思想。“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新时代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突出了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使“专创融合”“科教协同”“产教协同”培养模式全面覆盖。在校研究生思想政治觉悟和自主学习意识普遍增强,在全国“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屡获大奖,毕业生岗位胜任力强、就业满意度高。
2.教师队伍建设
在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一是完善协同机制,对拔尖人才实施定团队、定任务、定质量的管理,以“学科六定”为抓手;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推动拔尖人才在课题、论文论著和获奖等方面积累新成果、产出大成果。
取得的成效:稳固了学位课程基础,实现精品课程全覆盖。整合了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团队建设;拔尖人才产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科研成果,获得一系列国家级课题和奖项。学位点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统筹协调和持续改进人才引进机制,全年组织四个批次人才引进会议,已通过学校公示8人,其中引进学术骨干1人、签约3人,与多名博士(含海归)正在商洽引进事宜。组织10名优秀人才申报“省双千人才计划”“省双高人才工程”,其中1名人才进入“省双千人才计划(青年)”复试阶段。持续支持保障4名教师读博深造,1名教师开展博士后研究。新增学术型导师8人。
3.科学研究
锚定学科前沿和江西绿色崛起,产出了一批较高质量学术成果。主持(或完成)完成课题10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厅局级课题1项、横向项目3项。纵向项目经费总计171万元,承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管理咨询项目3项,横向项目经费总计39.1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A类论文8篇、B类论文11篇(其中3篇智库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C类论文3篇,出版专著5部。
2022年受到疫情持续的影响,学位点仍排除制约因素与困难,召开4次国家课题线上申报咨询会,并召开不同层面的学科建设研讨会,征集了广大教师对商学院学科建设的建设性建议,使学科布局更加科学,方向更加凝练,学科特色更加凸显;全年共邀请近20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对我院学科专业、科研项目、教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评审指导、学术交流与讲学。
4.国际交流与社会服务情况
本学位点积极开办品牌营销高管培训班,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搭建了平台,取得实效。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本学科开展了2期品牌营销高管培训班项目,参加学员超过160人,学员对象为南昌市中小微企业的高层领导或者创始人。2022年由于疫情原因,暂停授课。本学科品牌营销项目是与南昌市工信局合作的项目。从2010年底开始实施,延续至今,已经成功开办十期。该项目由南昌市人民政府批准,南昌市工信局主办,与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合作,商学院按照南昌市工信局的要求开展相关培训。目的是长期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的专业培训、创业指导、咨询服务。旨在全面提升全市中小企业管理与技术服务水平。近2年来,通过积极推动多元化教学、突出因材施教。针对招收学员所属行业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了对中小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创业者的系统性再教育,充分发挥了全民创业扶持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成效,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全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五、学位点质量评估与分析
1.学位点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1)目前工商管理学位点现状
一是学科方向与特色。现有六个具有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金融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围绕二级学科组建特色方向研究团队,特别形成了技术经济及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金融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特色,产出了一大批教学科研成果。
二是学科队伍。有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均较合理, 学术思想端正、活跃且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能持续不断地开展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本学科点专任教师86 人,具有高级职称(正高、副高)比例60.5%,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53.5%;有87.2%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5 岁以下教师占比46.5%。每个方向学科带头人均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学科带头人在管工博士点担任博士生导师,有博士研究生指导经历。
三是人才培养。本学科点能够为研究生开出高水平的系列课程及专题讲座,用于培养研究生的经费充足。在本一级学科内已授予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硕士学位,所培养的研究生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在学研究生有一定的规模,第一志愿报考率较高。现有的硕士生培养专业核心课程符合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且体现《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精神。
硕士毕业生培养质量较高,总体就业率高,职业胜任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用人单位反馈评价好。在读硕士生学术成果突出,发表了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近五年来,有一定比例硕士毕业生继续攻读国内外博士研究生。
四是培养环境与条件。2022年,本学科立项国家级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出版专著5部。学科总体科研经费充足。近两年,实际获得并计入单位财务账目的合同科研经费年均210
元,其中纵向经费年均171
元,横向项目经费总计39.18万元。所有研究生均参加过教师主持的各类课题研究,其中80%的研究生参与了教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36%的研究生主持省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95%的研究生参与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研究。
本学科具有浓郁的学术氛围,能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学术会议。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和鼓励研究生的学术活动。
本学科具有用于研究生教学科研的平台、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较充足的国内外图书资料、数据库,能满足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需要。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和机构健全,管理人员落实。研究生奖助力度大,覆盖面达到100%。学风良好,开展学术规范及科研诚信宣传教育,有完备的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及办法,且严格执行。
(2)建设基础
江西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始建于1995年本科专业,并于2003年、2006年先后获批企业管理、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除了目录内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外,新增目录外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会计学和旅游管理共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和3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本学科已形成以下特色与优势:
一是紧扣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四个稳定的特色研究方向。一是技术经济及管理方向,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评估和鄱阳湖生态环境管理问题,绿色经济发展研究有较强特色。二是市场营销方向,研究区域品牌战略、IT服务外包和社交网络营销问题,在省内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较大影响。三是财务金融管理方向,研究金融风险及投资管理、财务治理与资源配置、政府会计问题,在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方面有一定特色。四是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研究区域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产业组织联盟、领导力与员工绩效问题,形成领导力、人才与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特色。
二是锚定江西绿色崛起需要,建立了两个具有影响的特色智库高地。获批CTTI来源智库2个(江西发展研究、苏区振兴研究),咨询报告或政策建议得到省部级现职副职领导的肯定性,并批转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或领导参阅共11篇。其中20年6篇,省副领导批示6篇。21年共5篇,其中省领导批示1篇,省副领导批示4篇。相关成果均被对口部门采纳。
三是产出一批较高质量学术成果,在全国师范类和省内高校具有明显优势。2021年本学科及研究生教育综合排名列全国第80位,师范类院校排名第6位,江西省第2位。梅国平教授团队、汪洋教授团队、赵卫宏教授团队所取得的成果均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优势。
我省按照“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方针,全面实施数字经济和品牌经济发展战略,亟需具有五大发展理念、懂数字经济、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能的高层次工商管理人才,而这也是我校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特色和优势。
2.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本学科学术型研究生整体学位论文质量较高,抽检情况近两年,论文盲审情况直接获得“同意参加答辩学生(90-100分)”占比12.3%,“修改后重新答辩学生(70-89分)”占比86.3%,修改后重新送审学生占比1.4%,没有“重新撰写学位论文”。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本学科将继续严把“出口关”,加强全程管理,强化导师责任。目前,学院已有健全的导师相关管理制度,针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确实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
六、改进措施
一是紧抓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学科科研增添动力。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形成人才梯队。加大引进江西省“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国内外名校优秀博士毕业生的力度。鼓励教师申报人才称号与攻博深造,为教师能力提升创造条件。
二是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和学科特色,整合学科队伍,积极主动对标调整。密切关注、跟踪国家政策走向,把握最新学科评价体系,主动应对可能的变化,把各项指标分析透彻,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策。
三是加强外联工作,保持与专家的沟通和交流,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学科评议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突显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
四是紧抓学科科研,提升科研成效产出。今后学院将继续以学术梯队建设和示范性硕士点培育为抓手,不断夯实申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
五是加强科教协同育人体系建设,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产出高质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