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 2012-10-30 浏览次数: 296

主题:“三农问题” 


           前言:        
           4月13日下午,商学院三楼院资料室内和气一堂,学院各部门的领导和专业任课老师在此举行了“第二届学术沙龙”的学术交流活动,由王东林副院长主持。主题是“三农问题”。 在2003年1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就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3月又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原则和建设性意见,这充分显示了新领导人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各有政府部门也都就“三农”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我院也希望能在此次讨论中提出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论文。


  -------------------------------------------------------------------------------- 


           关小燕:中央非常重视“三农”问题,把农民增收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我觉得应该从三方面来思考:
          一、加强生产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农业过去也是工业依赖的一部分,传统工业尤其如此,从对农村自然资源到人力资源的联系和依赖考虑,现在外出民工很多,加入到城市的服务业,现在城市人口因子女读书等原因,服务业吸纳农村人口来做,加强了生产之间的联系和依赖。
         二、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农业比重,要推行机械化,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三、加强政府对农民增收的推动:少收多给,即少收农业税,比如东北地区已经从原来的5%降到2%,这其实意味着收入的增加。


  --------------------------------------------------------------------------------

          孙德林: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宝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就解决“三农”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大力发展无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使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尽快向现代化转变。
         三、加速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数字鸿沟”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我国应加速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以实际行动在发展中国家缩小“数字鸿沟”的征途中做出表率。
         四、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这能直接减少农村地区的范围和人口,并带动、辐射周边地区。
         五、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在就业、医疗、养老、救助等农民最关心的领域,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

  舒晓村: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
  (一)农民收增长缓慢: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二是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绝对额开始减少。
  (二)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2、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更为悬殊。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体制性障碍1、城乡二元结构是“三农”问题最根本的体制问题。2、宏观管理体制。3、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缺管载体。
  (二)政策性障碍 1、农村土政策成为新的“剪刀差”。土地强买强征、低价征购土地的行为,造成农民的土地利益流失。流转后农民一般只拿到期/4的收益。 2、农村税费政策改革还未触及更实质的问题。税费改革还未从根本上理顺政府和农民的分配关系。 3、财政金融政策安排“轻视”三农。农村金融供给总体不足,从金融机构得到资金十分困难。
  (三)结构性障碍 农村相对人口多,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素质低下,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劳动力结构。农业生产资料现有科技含量,现有机械化、现代代水平,我国现有的19.5亿亩耕地只需要不得亿多劳动力就可以解决问题,其余的5亿劳动力都需要在农业之外寻找出路。 2、人地结构。人均耕地与世界水平相比少得可怜,工业占布、干旱、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 3、文化结构。由于缺乏教育和科技投资,文盲、半文盲比重很大。
          三、解决三家问题的对策探索
  (一)制度改革1、改革征地制度。2、改革税费制度。3、改革财政金融制度。4、改革户籍制度。
  (二)建立农业支持政策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发展后劲。
  (三)推进城镇化进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城镇化,以减少农民数量。
  (四)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民的致富本领不断增强。
  (五)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创新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较多,最突出的表现在农业产业结构上


  --------------------------------------------------------------------------------

          李晓园:我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政府应当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关乎长远的战略性工程来抓。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要规范化制度化,这个教育既包括九义务教育也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1、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民义务教育负担仍然沉重。二是农村青少年包括农民工子女失学和中途辍学现象严重,将来会生产出许多新的文盲。三是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2、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通过职业技能教育把他们从依靠体力挣钱而变为依靠科技来挣钱。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进城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二是对务农农民科技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3、稳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大力发展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研究会,积极扶持各级各类科技示范户,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进一步完善以县、市为中心,以乡镇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

    张敬文:我就农业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注意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1、鼓励发展立体农业,构建大农业结构把发展优质、高产、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逐步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构建农、林、牧、渔大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经济作物(一定的比例)间歇期(冬春季)
  2、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模式,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条必由之路。
  3、大力打造品牌农产品,提升农业的竞争力。
    二、解决农业问题的注意点
  1、中国农业必须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之咱路。(特别是加入WTO后)
  2、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粮食生产不受影响。
  3、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要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关键。


  --------------------------------------------------------------------------------

    徐晓玲: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须有新思路,要抓住入世的机遇,采取综合对策,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1、 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2、加快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3、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增加规模效益,保证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4、调整外汇政策,扩大农产品的出口。
  5、抓住机遇,扩大劳务输出,增强农民创汇能力。


  --------------------------------------------------------------------------------

    吴珂:三农问题的一再提出,表明这个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到底怎么解决,谈了很多年,但未有突破,我认为三农问题并不难,实际上就是一农问题,即农业,只要把农业问题解决好了,农民问题,农村问题也就都解决好了,这要从生产和销售两方面来解决,也就是生产要素和产品流通的问题。
  (1)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决定了如何生产,可以尝试兼并土地、增加资本,提高农技,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增长产业键,安置剩余劳力,增加附加值,以增加农民收入。
  (2)流通是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生产和市场越近,越好指导生产。
  (3)将农民纳入现代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带动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剩余劳力增加就业岗位进行培训。


  --------------------------------------------------------------------------------

    王东林:“三农”问题并不容易,“三农”问题现在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三农”问题应跳出三农解决,通过工业化,城市化来解决,使更多劳动力进入城市,城市化虽然而表现为空间拓展,农村和城市是一个相对概念。如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我认为:
  (1)外出打工,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2)通过土地入股,从而得到分红;
  (3)在新的经济组织中,通过招聘的方式成为农工,新的经济组织克服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天不足,农业真正实现市场、产业主连结,使农民增加了谈判力量。


  --------------------------------------------------------------------------------

    邱强:三农问题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农民收入低,生存困难,农民收入不能与城市同比增长,为什么?原因:
  从宏观上讲:(1)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重视不够。
  (2)国家投入不足,农业是高投入,低产出,周期长的产业。
  (3)生产水平低
  (4)监督措施缺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5)农民负担重,卖血交公粮
  从微观上讲:(1)农业缺乏弹性,谷贱伤农
  (2)农产品市场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供过于求
  (3)农产品系初级产品
  对策:(1)引起高度重视;(2)抓好落实,规范监督;(3)加强农用基本建设;(4)加大农业保障力度,扩大保障范围;(5)减轻农民负担;(6)遵循经济规律;(7)政府要在金融政策等方面支持;(8)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

    钟锦文: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分工水平的不断演进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由于专业化经济的存在,分工水平的不断演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形成了劳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内在比较优势,从而扩大市场容量,当市场容量的扩大反过来促进分工的演进,提高分工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由于贫困地区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其从事交易所需的交易费用较高,进入市场成本高,导致其效率低,从而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扶贫政策在于给予农民更多参予分工的自由,如户籍制度,土地所有权,促进贫困地区市场发育和完善,降低贫困地区的交易成本。





版权: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Business College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ICP备案编号:赣B2-20050166号-1

地址:江西南昌紫阳大道99号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名达楼 电话:0791-88120350 邮编:330022